在炎炎夏日,中暑是许多人担忧的健康问题,而预防中暑过程中,不少常见误区却可能让人们的努力事倍功半,甚至适得其反。了解并避开这些误区,才能更有效守护自身健康,安然度夏。
误区一:大量饮用冰水防暑。夏日酷热,很多人觉得猛灌冰水能快速降温解暑,实则不然。当大量冰水涌入胃肠道,会使其黏膜血管骤然收缩,不仅影响消化功能,引发胃肠不适、痉挛,还可能阻碍身体散热。因为人体出汗后,热量原本随着汗液排出,冰水刺激下,毛孔紧闭,汗憋体内,热量积聚,反而加重心脏、血管负担,增加中暑风险。正确做法是少量多次饮用常温或稍凉的淡盐水、茶水,既能补充流失电解质,又可温和调节体温。
误区二:太阳暴晒后冲冷水澡。烈日下奔波后,有人习惯冲个冷水澡“清凉一下”,但这极易引发健康危机。高温环境中,人体血管扩张,突然遇冷,血管急剧收缩,血压瞬间升高,心脏泵血压力陡增,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;同时,皮肤受冷刺激,毛孔迅速闭合,热量被锁体内,无法顺畅散发,导致体温飙升,陷入中暑困境。正确方式应是先用毛巾擦干汗液,在阴凉通风处稍作休息,待体温、心率平稳后,再以温水淋浴,逐步降温。
展开剩余60%误区三:过度依赖空调低温。长时间待在空调房,将温度调至极低,看似能躲避暑热,实则隐患重重。室内外温差过大,人体难以适应,进出房间时,忽冷忽热容易引发感冒、呼吸道感染等疾病,削弱身体免疫力,间接降低对中暑的抵御能力。而且,长期处于低温环境,毛孔闭塞,身体调节体温机能“变懒”,一旦回到炎热户外,更易中暑。建议将空调温度设置在 26℃左右,定时开窗通风,且每隔一段时间到室外适度活动,让身体适应外界温度变化。
误区四:忽视衣物材质选择。盛夏时节,有人觉得穿深色、紧身衣物防晒保暖,实则不利于防暑。深色衣服吸热性强,在阳光下会大量吸收紫外线与热量,使体感温度升高;紧身衣物不透气,汗水无法及时蒸发,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闷热状态,影响散热,如同给身体裹了层“保温膜”。应优选浅色、宽松、透气性好的棉质、麻质衣物,利于空气流通与汗液挥发,让身体保持干爽清凉。
误区五:盲目相信民间“土方”防暑。一些长辈沿袭传统,用薄荷、藿香等捣碎敷在穴位防中暑,或自制所谓“防暑神药”随意服用。然而,这些方法缺乏科学依据与个体适配性,薄荷、藿香等虽有清热功效,但敷用不当可能刺激皮肤过敏;自制药剂成分、剂量不明,卫生条件难保证,误食易损伤肝肾等脏器。防中暑应遵循医学常识,合理饮食、规律作息、适度防护,若真有不适,及时就医,别盲目轻信偏方。
防中暑关乎日常生活点滴细节,避开上述常见误区,才能精准施策,筑牢夏日健康防线,畅享清凉舒适季节。
发布于:广东省富利证券-在线配资知识-配资平台公司-股票推荐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