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初,随着海外算力中心项目一波接一波上马,全球英伟达GPU的订单竟然排到2026年,PCB这个“电子之母”终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周期。产业权威机构判断,到2029年,全球PCB产值有望攀升至946.61亿美元,而AI服务器和高性能计算系统的火爆,使得高端PCB品类从以前的小众应用变成了各大厂商争抢的香饽饽。
这轮热潮下,国内PCB产业链已经换了个活法。过去,国内行业被视为“低端产能大本营”,但现在无论是电子玻纤布、高频覆铜板,还是环氧树脂、高端铜箔,这些核心原材料领域都涌现出一批拼技术、拼生态的企业。头部企业已经不满足于产能扩张,开始在工艺和材料创新上花大力气,比如多层板和HDI板环节,不少厂商花了几年时间才解决关键工艺卡脖子问题。正因为有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产业闭环,整个生态的议价权也一步步增强,行业分化日益明显。
具体到项目现场,某头部企业在AI服务器订单上,今年单是高多层PCB板就追加了近40%的产能扩展。按照年出货量来仅这一家每月就要生产70万平方米的高端板材,相当于2000台AI服务器用料。国内几大材料企业,在高频覆铜板和超薄铜箔等细分领域直追海外巨头,其中有企业的关键参数一度做到与国际标杆产品误差低于5%。以往依赖进口的电子玻纤布,如今不少高端型号的自给率达到八成以上。可以说,从总装层数、信号损耗、热稳定性,到环保性能,国内高端PCB供应链已经开启了全维度突围。
说到背后的推动力,不止订单爆增这么简单。本质上,这一波AI算力爆发带来的,是全行业“从芯片到整机”的创新洗牌。PCB之于新一代服务器,既是信号传递的主动脉,也是产品迭代的关键基础件。数据中心和AI企业要求PCB板损耗降到0.2 dB/100cm,层数突破24层以上,这在三年前还是技术天花板。国内企业通过材料体系和自动化工艺升级,全面缩短了与国际水平的差距。企业也在推动供应链上下游协同,补齐环氧树脂、铜箔等配套材料的最后短板。
让人意外的是,在这一轮PCB产业升级中,那些率先完善生态链的中国龙头,不仅瓜分了当下AI服务器的大额合同,还在高端市场获得更多的话语权。过去单纯拼量的格局逐步被打破,有头部企业同时拿下海外三家算力中心的长期订单,高端产品出口连续三个季度增速超25%。研发团队反映,真正的瓶颈解决后,客户黏性和议价空间同步提升,未来几年的竞争主动权已经悄然易手。
算力浪潮还在继续,PCB作为整个AI硬件世界的底层“神经系统”,正迎来新一轮技术跃迁。对于行业里每一个追赶技术的企业来说,这不仅是拿订单的机会,更是全链路升级和生态塑造的大考。前瞻这一轮变化,国内龙头也许早已在沉默中积蓄爆发力。未来每一次服务器上电,背后都有一条中国高端PCB制造的神经线在跳动。
富利证券-在线配资知识-配资平台公司-股票推荐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