彭雄于1915年出生在江西永新。他从小家境贫寒,但心怀大志。1929年,年仅14岁的彭雄便投身于红军,坚定地跟随革命的步伐。加入红军后,彭雄迅速投入到中央根据地的建设中,参与了从第一次到第五次的反“围剿”战斗。在这期间,他历任排长、作战参谋和连长等职务,逐步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和指挥能力。1934年10月,第五次反“围剿”战役失败后,彭雄随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开始了艰苦的长征之路。
1935年秋,彭雄到达陕北,并开始了与红三军团十三团的深入合作,担任了参谋长等重要职务,参与了巩固和建设陕北根据地的战斗。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,彭雄所在的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。他被任命为八路军路东支队司令员,带领部队深入山东,开辟了鲁南、鲁西和鲁西南的抗日根据地。在他到达山东时,日本侵略者正在对国民党第三集团军的于学忠部进行追击。彭雄得知情况后,立即指挥部队投入战斗,前往龙王山成功阻击了日本侵略者,帮助于学忠部顺利脱险。然而,事后日本侵略者发动了报复性进攻,彭雄带领两连顽强坚守整整一天,最终成功脱险,展现了出色的战术指挥能力与坚韧不拔的意志。
展开剩余66%1939年,彭雄继续投入到鲁西地区的抗日战斗,并逐步扩大了费北抗日根据地。在这一过程中,日本侵略者调集兖州、泗水、费县等地的兵力,数千人前来进攻费北根据地,但都被彭雄一一击退。他的抗战不仅赢得了战斗的胜利,也得到了当地人民的大力支持,蒙山一带逐渐形成了军民团结、相互扶持的良好局面,军民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。
1940年,彭雄调任鲁西军区副司令员兼黄河支队支队长,继续在党的领导下,带领部队抵抗日本侵略者的“扫荡”和“清乡”行动。他屡次成功粉碎了敌人的阴谋,坚定捍卫了根据地的安全。其军事才能与坚定的抗战决心,赢得了广泛的尊敬。
1941年1月,皖南事变爆发,国民党包围并迫害了正在撤退的新四军,导致新四军军部重建。新的军部下设七个师,其中八路军第二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。彭雄凭借卓越的战功与领导能力,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三师的参谋长,并随部队进入苏北地区展开对日作战。在战斗过程中,彭雄致力于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,组织指战员研究军事理论,注重用理论武装头脑,为新四军第三师的整体实力提升奠定了基础。与此同时,他还亲自编写军事教材,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。
1943年,在皖南事变两年后,根据党中央的指示,彭雄与其他10名干部一起前往延安进行学习。由于敌人封锁了陆路交通,彭雄等人决定走海路前往山东滨海解放区,再从那里转至延安。3月17日凌晨,他们在连云港北部海域被日军发现,眼看局势危急,彭雄迅速指挥部队进行应对。他指示战士们准备好火力,并保持冷静,决定等待敌人上船检查。敌军登船后,彭雄等人趁机将敌人的“检查人员”推下船,并用集束手榴弹将敌船炸毁。日军被迫逃离,但随即调集装甲舰船卷土重来。彭雄带领全船人员从黎明激战至黄昏,最终成功击退敌军。然而,激烈的战斗中,彭雄不幸受重伤,年仅28岁便英勇牺牲,留下了永恒的革命传奇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利证券-在线配资知识-配资平台公司-股票推荐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